大家好,本文是「日本桥,帝国的背影」系列的第二弹,虽然第一弹已经过去几个月了~
日本桥:几度兴衰
就在上篇提到的日本桥鱼河岸市场迹地旁边,一座相貌威严的石桥横亘在江户川岸边。但奇怪的是,这座桥的顶上又覆盖着另一座立交桥,两座桥交叠,一新一旧,呈现出很不协调的景象。
这座石桥,就是始建于1603年的日本桥。
江户时代的东京,是以日本桥为中心的。周边的鱼市场,各种为幕府服务的商贩都聚居在这里,让日本桥成为日本第一繁华之地。
东都名所“日本桥雪中”,彼时日本桥还能眺望富士山
幕府倒台后,经过了短暂的沉寂,日本桥又因为煤气灯和铁道马车的铺设而回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。同时离这里不远的银座,三越百货迅速繁荣起来,日本桥“东京原点”的称呼名副其实。
虽然经过了三百多年十几代桥体的更迭,但日本桥在一百年前却一直是木桥结构。
江户东京博物馆内1:1大小复原的木质日本桥
因为日本桥位于江户(东京旧称)的绝对中心地带,每次市中心木造房屋引发的火灾必定会殃及这里,因此日本桥经过了多次的烧毁和重建。目前的桥体已是第19代目,修建于明治时期的最后一年(1911年)。
刚竣工的日本桥
现在的这座日本桥也是第一代石桥,桥体采用了山口县产的“德山石”,侧面是茨城县产的“真壁石”,拱券和路面为茨城笠间市产的“稻田石”。桥体设计师米本晋一,雕塑装饰设计师妻木赖黄。
妻木赖黄是一位长期在欧洲学习的建筑设计师,他的风格也体现在日本桥的装饰上,详观桥上的细节,明治末年的日本帝国雄风扑面而来。
桥上狮子的雕像造型参考了奈良手向山八幡宮的狛犬雕像,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刻巨匠多纳泰罗的狮子造型,和洋结合,有很强的时代气息。
日本桥建成时的那一年,日本收回了关税自主权,政府推行向外扩张政策,国力正在迅猛上升。大至桥上抱着东京都徽章的雄狮雕塑,麒麟之翼展翅欲飞,小至路灯的欧式繁复雕花造型,都透出浓重的和洋折衷,脱亚入欧的野心膨胀之感。
日本桥的桥顶题字则由日本最后的幕府将军,也是明治天皇的对手德川庆喜书写。他下台引发的“大政奉还”也标志着日本幕府时代的彻底落幕,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明治维新而开启。
明治年间,明治天皇重新掌握大权,发起维新变法,挑起甲午海战,打败中国后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又在与强大俄国的战争中获胜;日本桥完工那一年,日本收回了关税自主权,开始迈入列强行列。
这些一件件震惊欧亚的大事,全集中在了这样一个铁血天皇身上。
在桥头的一端,坐落着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手书的“日本国道路元标”石碑。
在德川幕府时代,日本桥是全日本国道“日本国五街道”的起点(东海道、中山道、日光街道、奥州街道、甲州街道),是江户最繁华的中心地带,这里也因此被称为“日本的原点”。
不远处,桥头亦有东京市道路元标的立柱。
立柱旁刻有从日本桥到日本其他重要城市的距离。“粁”是最早汉语对kilometre的翻译,现已用“千米”代替,但日本仍在使用。
旁边的石碑上印有“日本道路百选”的名头,日本桥所在的中央大道也是当之无愧的。
在建成后的100多年间,虽然东京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和东京大轰炸,但日本桥一直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。在二战期间的东京大轰炸中,日本桥虽然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,但也在桥面上留下了燃烧弹的烧灼痕迹。
在战后的日本桥修复工程中,这些伤痕没有被翻新,而是作为历史证明被保留了下来。
关东大地震后的日本桥
东京大轰炸后的日本桥
战败后的东京,又开始了经济起飞的新征程。新宿,涩谷等副都心的飞速发展让日本桥已经不再是东京唯一的中心,这里交通要塞的地位也随着新干线的发展受到冷落。
1964年,东京市为迎接奥运会的开幕,首都高速公路修建的高架桥直接架在了日本桥的正上方,使日本桥终年不见阳光。
因为这样奇葩的规划,日本桥也被列为日本十大糟糕景观之一。希望能以东京奥运会的再次举办为契机,东京市能对日本桥能做出一些改变。不过由于这条高速路的重要性和天价预算,短时间内要有所改变应该很难。
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,这片曾经江户最繁华富庶的地方如今却鲜有游客造访,昔日日本近代化的起点正在慢慢被人所遗忘。
经历了日本帝国的两度兴衰,日本桥是日本近代史最好的见证者。
当雨天在这里漫步,我总能感到一股帝国的暮年之感飘散在雾气里,挥之不去。
「今日は帝劇、明日は三越」
走到日本桥的另一端,眼见一座气势不凡的建筑顺着乌云向我压来,似乎要人立即感受到它不容置喙的存在感。
我瞥看一眼这栋建筑的徽章,立刻明白:这就是《熙代胜览》里的吴服店“越后屋”,“三越前”地铁站的命名来由——日本桥三越百货本店。
这座百货,在明治时代之后的大正时代初期(1914年)落成,略晚于日本桥3年。这家店是全日本第一家现代百货商场:三越百货总店,距今已有100多年了。
三越百货的前身是一家吴服店,在19世纪末期趁着日本近代化的东风摇身一变,成为了日本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。
三越总店以其宏伟的规模和豪华的文艺复兴装饰,在崭新的大正时代炫耀着明治维新的现代化成果:三越吴服店已不再是贩卖古老和服的小店,而是装备着自动扶梯,全馆暖气,洋食咖啡俱全的现代高雅场所,商品丰富程度则要向美国百货商店看齐。
三越百货的内部也保持着百年前的古老环状结构,位于一楼中央的巨大雕塑“天女像”,为了纪念三越百货创立50周年而雕刻,完工于1960年。
这座5层楼高的巨大雕塑表面贴附了12000块宝石,让人感叹经济起飞年代日本人如此的雄心与魄力。
除去内部,三越日本桥店外部的装修风格自然也是大正浪漫与帝国野心的结合:无处不在的西洋雕塑,烫金镶边,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杂糅成颇具想象力的远东第一奢侈百货。
就这样,雄心勃勃的三越以“今天去帝国剧场看戏,明天去三越购物”(今日は帝劇、明日は三越)为口号,拉开了日本消费时代的大幕。
百年后的三越,与百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。西洋化的奢侈品牌鳞次节比,却绝少游客,多是一些穿着考究的东京职场人行色匆匆下车穿过。
也有一些老人悠然流连于文艺复兴风格的楼梯与咖啡厅内,仿佛这里暗藏了许多大正与昭和年代的秘密。
离开三越百货只需数步,这周围也环绕着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物,如日本央行,三井住友银行总部,野村证券本社等,足见这里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心脏地位。
日本央行
野村证券本社
三井住友银行总部
当走到三井住友银行总部的门下时,抬头一看,金属质感的大招牌与日系清新配色的新招牌相映成趣,像是跨越百年的新旧日本,虽是不曾间断的历史,但其中的审美潮流沿革一目了然。
在日本桥一口气看完东京的明治,大正,昭和,平成时代后,又该去逛吃些什么呢?请期待本系列的第三弹。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laforetimage(青森日系同好会),欢迎大家关注来玩!